降准间接利好指数基金是什么意思?降准间接利好指数基金,降准是一种扩张性货币政策,这就会使大量的资金会流入股票市场,大量的资金流入就
货币政策如何走?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强调
利空是什么意思?所谓利空,简单来说就是对股市或个股不利的消息或因素。那么,有哪些不利的消息或因素呢?对于整个股市来说,不利的消息主要
中国货币政策包括哪些内容?中国货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当局为实现某些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管理和调节货币和信贷的政策。它由最终目标、政策工
什么是紧缩货币政策?紧缩货币政策是银行中央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手段。这种货币政策是在经济过热,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
美国退出qe表现在哪里?QE是英文量化宽松的简称,金融危机后,美联储银行实施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将利率降至历史最低后,通过量化宽松进一
货币政策的三大手段是什么?一、货币政策的三大手段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多年来一直采用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
降准是什么意思?降准是央行货币政策之一。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
一年之计在于春。年初的信贷投放情况如何、支持力度大不大,影响着市场的情绪,也关系着人们的预期。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期联合召开主要银行
1月2日至1月8日重磅财经事件一览:1、重要事件周一: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广期所、上金所、中金所、港交所、纽交所、CME、ICE、伦交所、东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的流通量,称为紧缩银根。中国人民银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这是意味着各商业银行要将更
11月16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提到,总体来看,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
存款利率低说明什么一般来说,存款利率低说明货币政策是比较的宽松,想刺激大家进行消费,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因为当存款利率高的时候,大
美国国债上涨对中国国债有影响吗目前中国国债主要是以国内基本面主导,国内国债的安全性是比较高的,基本上影响是不大的,对中国国债的影响
市场要闻【央行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新信号: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人民银行8月10日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释放
人民银行7月19日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7月19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 10%,由于
4月22日,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全球通胀、加息潮和经济稳定”分论坛,并作主旨演讲。易纲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
宏观要闻【重点任务划定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2022年,我国将进一步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对促进居民消费、拉动有效投资
2021年,澳元 美元双顶形态已经形成,2月和5月份澳元 美元冲顶失败,5月之后,价格一落千丈,回到2020年7-8月份水平。通过多方面分析,我们认
12月31日,央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了当前银行家对宏观经济的看法及未来预期。报告显示,银行家宏观经济热度
宏观要闻【精准滴灌重点领域,货币政策将加力稳增长】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
今年5月份至今,英镑兑美元一路下行,面对美元的强势表现,英镑几乎没有“挣扎”之力,如今,12月16日的英国央行利率决议将至,短期市场交易...
全面降准无疑是寒冬的一针强心剂!上周五12月3日晚,李克强总理在视频会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时表示,中国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
12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于2021年12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
市场要闻【央行: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中国人民银行11月19日发布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加强国内外
本周一(2021年1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基金公司对于这个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普遍认为其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向新能源
近日,央行公告表示,将于2021年7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 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此次降准将释放长期资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对稳的重视明显上了一个台阶。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21年第二季度例会,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PPI同比上涨9 0%,创近13年新高。由于近期大宗商品再度冲高,国际油价冲上70美元,这也引发了市场对于通
4月27日,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 2%。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4月份以来